打开微信,你最害怕看到的场面是怎样的?一个人连续发来几条50多秒的语音,总会让人瞬间想关上手机。现代社会,每个人一睁眼都是大小琐事缠身,低效率的沟通更让人不胜其烦。有网友发过一段聊天记录:朋友问:在吗?他说:不在。朋友又说:找你有事。他回复到:下次请直接说第三句。有话直说、有事说事,是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,也是对彼此时间、精力的尊重。
看过一个微博投票,“最让人崩溃的低效率沟通是什么样的?”投票最多的是:绕弯子,半天说不到重点。你有没有发现,我们的沟通习惯常常是这样的:先寒暄几句,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,然后再兜一个圈子,最后才会说到我们真正想说的事情。一位网友分享他大学住宿舍的经历。夏天房间里很热,他喜欢夜里开空调,一夜都不关,关了就容易醒。另一位同学旁敲侧击地说:“开空调是舒服,但是从皮肤特别容易干,你看我的脸,明显变干燥了。”对方以为她真的为皮肤干燥困扰,说:“你可以把面霜涂得厚一点,或者睡前做个面膜。”那位同学过了一会儿说:“你们都习惯开空调睡觉吗?我觉得吹一夜可能会受凉或者中风。”这时候,一位快言快语的同学问:“你是不是怕冷,睡觉的时候不想开?那我们少数服从多数,大家投票决定开不开吧。”这才算解决了开不开空调的问题。有时候,我们觉得一上来就说重点,显得过于直接,甚至霸道,于是说了一大堆话,但是有用的却没几句,还没等你说到重点,对方可能已经不耐烦了。不如直接告诉对方你想说的重点,直截了当,彼此都更省精力。那么,如何用最少的话把最重要的事情说清楚、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能提高被接受的几率?我们常说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看过有一本书另辟蹊径,作者认为:重要的事情,说三点就够了。不管是言简意赅的几句话,还是长篇大论,只要包含三个关键点,你就会有极强的说服力。比如要说服别人时,你要说清楚这件事给对方带来的利益、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背后逻辑、以及打动对方的感情;自我介绍时,同样有三点最重要:自己和对方关系,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贡献,今后的计划;聊天记录暴露了让对方接受你的道歉,你至少要说:道歉的话、描述损失、应对的方案……
把所有沟通的要点提炼为“三点”,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用结构化思考的方式,来引导我们说话的方式。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、著名的科学家、教育家刘炯朗曾经讲过:在中文里,“三”是一个很美妙的数字。“三”可以代表很多,孟母三迁、大禹治水三过其门不入、三顾茅庐……“三”也可以代表很少,三寸金莲、三言两语、天无三日晴、人无三两银……“三”更可以代表恰到好处,三鞠躬、酒过三巡、三足鼎立、事不过三等等等。
为什么“三”在生活中那么重要?这不是巧合,而是人们接受事物的普遍规律。
在沟通中也同样如此,三句话激发不起对方的兴趣,这段对话大概率就失败了。
所以,在说话之前想清楚这段话的三个要点是什么,学会凡事从三个点上出发,你就能入情入理地表达,提升说服力。
确定哪三点是最重要的,你可以运用“河流思维”。
假设在你和对话的人之间有一条河流,这条河流就是你们之间的信息壁垒,想要对方接受你的建议、渡到你这边来,需要你在河里放上三块垫脚石。
垫脚石怎么放,就是你需要传递给对方的重要信息。
“他知道了什么信息,才能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去做?”
思考清楚这个问题,你要说的话也就清晰了。
你希望对方做什么事,就要说清楚这件事给对方带来的利益、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背后逻辑、以及打动对方的感情。
书中有一个故事,一位年轻人到公司之后做了许多方案,上司每次都夸他很有想法,但却从未采纳过他的方案。
有一天,年轻人忍不住了,他拿着自己最新的方案再次找到了上司,说:
“这是我最新的策划,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,我们部门本月的绩效会翻两番,这也是在您提出的工作方向点拨之下想出来的。如果由您来执行这个方案,我想大家都会积极响应的。”
虽然不长,但是他提出了三个重要信息:一是利益,二是为什么这么做,三是情感上的打动。
有了“业绩翻两番”这样清晰的利益诱惑,对方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份方案。
当然,前提是我们给出的利益是合理、可实现的,而不是随便说大话。
语言是思维方式的体现,一个人说话的方式,体现出的是思维方式,说不到重点,往往是思维缺乏逻辑性。
高效沟通,需要修炼的不只是表达能力,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。
你的头脑越是清晰,表达就越是得体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