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全网都在为一个叫“刘学州”的男孩哭泣。
他是来自河北的“寻亲”男孩。
然而,1月24日0点02分,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下一封“遗书”之后,就消失了。
定位显示在三亚。
长文中有这样一句话:
“阳光照在海面,我也归于大海。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,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。”
一直关注他的网友察觉到不对劲,赶紧报警。
无数人涌到他的微博下面留言,祈求他不要做傻事:
然而,我们终究还是没有等到奇迹。
凌晨2点过,刘学州的舅妈柴某对媒体说:
“刘学州在三亚海边吃了药,被好心人发现后,正在医院紧急抢救。”
凌晨4点过,刘学州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这个年仅17岁(存疑)的男孩,最终选择用自杀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。
他走了,在2022年的第一个月。
在他最喜欢的海边,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只是留下了一封千字遗书。
那些柔软的文字,就像一把把并不锋利的刀子,割得人的心里钝钝地疼。
“被买卖”、“被猥亵”、“被霸凌”、“被抛弃”、“被网暴”……
这些残忍的字眼,串联起来,拼凑成了一个残缺悲凉的人生。
刘学州的悲剧,始于一场“买卖”。
在刘学州三个月大的时候,养父母在山西花2.7万元,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了他。
之后,一家人一直到河北邢台生活。
在刘学州4岁时,因为一场烟花爆炸事故,养父母双双身亡。
赖以生存的家,也一并烧毁了。
至此,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流离失所,辗转跟着爷爷奶奶、姥姥舅舅生活。
小学二年级,他就开始上寄宿学校。
因为没爹没妈,他从小在校园受尽欺凌。
好不容易熬到初中,没想到更大的“不幸”在等着他。
他被一个变态的男老师猥亵了。
那天,他爬上了宿舍楼顶,整整待了一夜。
更可恶的是,事后他还遭到了男老师的威胁。
难以排解的痛苦,让他几近崩溃,出现了抑郁倾向。
直到无意中得知自己并非父母亲生,他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他把亲生父母,当成“救命稻草”,作为支撑他好好活下去的系信念。
可是,他怎么也不会想到,他的噩梦,也从找到他们开始。
2019年,13岁的刘学州开始在网上寻亲。
但一直进展缓慢。
直到2021年12月6日,受“孙海洋与亲生儿子孙卓相认事件”的影响,
刘学州又发了一条寻亲视频:
“我叫刘学州,大概出生于2004到2006年之间,身体健康,大约三个月时在山西大同被卖……”
然而视频发布之后,除了祝福,仍然一无所获。
刘学州不甘心,又跑去问养家的爷爷奶奶。
老人这才想起,刘学州被买来时,带了疫苗接种本,上面有他和亲生父母的信息。
在疫苗本上,刘学州看到了自己被卖之前的名字。
丁晶。
更重要的是,上面还有生父的名字:丁XX。
他试着在网上搜那个名字。
很快,他发现一个和生父同名的人,这是一个做土方石工程的商人,名下有多家公司。
刘学州满怀期待地给他打电话,
他质问,“你是诈骗的吧?!”
其后警方介入,通过DNA对比,证实了这人就是他的生父。
父子俩第一次见面是在视频里,视频一通,生父就认了,
因为刘学州和自己后来生的儿子长得“特别像”。
2021年12月26日,当地公安局举办了认亲仪式。
然而认亲仪式上,没有刘学州想象中的抱头痛哭,撕心裂肺。
父亲点着烟,笑得圆融,
有网友评价像是和“酒肉朋友谈笑风生”。
之后,刘学州又见到了他的亲妈。
一身鲜亮的红衣,妆容精致。
而这并不是为了迎接刘学州,她正忙着给12岁的小儿子过生日宴,酒席大摆了8桌。
而刘学州只是“顺便”见一下。
那一刻,刘学州的心是苦涩的,
因为,从小到大,他只过了两次生日。
回归之初,刘学州和亲生父母也有过短暂的温情。
爸爸给了他五千块钱,还承诺负责他以后的学费。
妈妈也在微信上嘘寒问暖,嘱咐他“穿保暖衣”。
但故事的发展,往往出人意料。
刘学州很快从爸爸口中了解到,其实他不是丢失的孩子,而是被父母“卖”了。
“我不是他们丢的,是他们卖的,他们把卖我的钱做了彩礼,结婚后又生了别的孩子”。
当年,刘学州的爸爸已婚,有一个儿子。
而他的妈妈插足他的婚姻,未婚先孕,怀上了刘学州。
后来爸爸离婚,妈妈生下刘学州,两人准备结婚。
但女方家中要的彩礼太多,所以把刚刚出生三个月的刘学州卖了换彩礼。
更狗血的是,刘学州生父母二人早已离婚,并且重新组建了家庭。
而现在,刘学州不但有:
生父生母、继父继母,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,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,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,和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。
如此混乱的关系,也就意味着刘学州之前的美好设想——“回归亲生父母家庭”,终究只能成为幻想。
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,就这样破灭了。
刘学州怎么也想不到,在认亲完后的二十几天后,他没有享受到多少温情,反而和父母对簿公堂。
一切起源于刘学州的那句:
“我想要一个家”。
据刘学州所言,当他跟生母说到这句话时,并没有提到“买房”两字。
只是因为现在借住在别人家,想要有一个容身之所而已,
哪怕是租的也无所谓。
而在所谓的“母亲”眼里,这就是逼迫,是刘学州在逼死她。
“逼着让我离婚,让他爸离婚,非要让我们买房,不管我们的死活。”
就因为这句话,他被亲生母亲“拉黑”,再一次被“抛弃”。
在刘学州爆出的电话录音中,
她的生母一改往日“嘘寒问暖”的和善态度,开始了歇斯底里的疯狂指责:
“如果不是他们,还有更好的家庭要抱养”。
她把刘学州的不幸,全部推到他的养父母身上,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错。
多么滑稽而可笑的逻辑啊。
对于刘学州曝光她的电话录音,生母心有余悸:
“自己的父母,打电话还录音,这样的孩子,你说你敢招惹他吗?”
如果说,生母的态度足够让人愤怒,那刘学州生父则让人瑟瑟发抖。
在接受采访时,生父说刘学州让他们在河北买房,
“根本没说租,就是要买”。
直接一句话,就给刘学州判了“死刑”。
甚至还颠倒黑白,极力卖惨。
表明刘学州养父母家庭条件不算差,
而自己和他生母经济并不富裕。
过后,还在朋友圈“郑重其事”地作总结:
人设包装,卖惨成功,网络乞丐,一堆傻子吃瓜吃得那么尽心尽力。
一副冷漠的“旁观者”姿态。
这个世上,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他的子女,也不是所有人都配当父母。
或许“利益至上”,早已刻入了他们的骨髓。
面对亲生父母的指控,刘学州百口莫辩。
他不断地发文,想跟这两个生了他的人,论个是非曲直。
但他显然低估了这两人颠倒黑白的能力。
万般无奈下,他决定以“遗弃罪”起诉亲生父母:
就像电影《何以为家》中,小男孩赞恩所说的那样:
我要控告我的父母,因为他们生下了我。
这一幕与现实中的刘学州简直一模一样。
或许这场争论,本该在法律的介入下,得以妥善解决。
但现实比电影更残酷。
刘学州不仅遭受到了亲生父母的遗弃,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有如排山倒海的网络暴力。
一些无良媒体看中刘学州身上的热度,疯狂“吸血”。
以某权威媒体的官方账号为例,
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,仅凭借刘学州生母的一面之词,就给刘学州定“罪”,甚至还一度置顶。
其“罪”有三:
1、和父母借钱去三亚旅游;
2、多次要求父母为其购房;
3、威胁亲生父母分别离婚。
好大一顶“帽子”,就这样扣在了刘学州的头上。
任凭他如何解释,都只是无力的辩白。
在这样一个正规媒体的“背书”下,刘学州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心机男孩。
很多媒体根据此报道内容制作了相关的内容,形成了一场全面“围剿式屠杀”。
越来越多的网友,开始不分青红皂白质疑刘学州别有用心。
甚至群起而攻之,用各种恶毒的语言来咒骂他:
“心机男”、“自私自利”、“快去死”、“恶心”……
这些人致力于让他“人设崩塌”。
谴责他利用“寻亲”造势,只是为了让父母买房,下一步就是要直播带货。
还自作聪明地指出他穿着干净,根本不像一个穷困潦倒的“孤儿”。
挖出他穿戴各种名牌衣服、名牌鞋包……进行论证。
是啊,在他们眼里,刘学州就应该是一个穿着破烂、满身凄苦的可怜虫。
只有这样,才符合他的人设。
可他们怎么就不想想,他穿着干净,可能是他从小穿着破烂被欺负,所造成的心理阴影。
长大后想尽量保持体面,又有什么错呢?
而那些名牌衣服和鞋包?怎么就不能是“高仿”呢。
就像那些爱臭美又有点小自恋的普通小男生,在镜头前想保持完美形象。
除了对他的衣着指指点点,这些人连他的日常生活也不放过。
刘学州去三亚旅游,他们就认为他拿着生父母给的钱,去三亚潇洒玩乐。
殊不知,他去三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逃离,也是为了解脱。
事实证明,三亚也成为了他的“终点站”。
而钱也是他打工自己攒的,生父母给的钱他一直没用。
“枪响了”
“你看到是谁开的枪吗?”
“我看不清,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,他在阳光下。”
无良媒体,网络暴力,杀人于无形。
讽刺的是,
当刘学州自杀身亡的消息传来,那些网暴刘学州的账号已经设为私密。
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,他们也什么都没有做。
粉饰太平,却无法抹杀你们的恶行。
更加令人发指的是,对于刘学州的去世,一些网友兴奋地奔走相告,大声疾呼:
“希望这种喜事越多越好。
在他们眼中,一个生命的逝去,是如此无关紧要。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狂欢的“噱头”。
你可以质疑,也可以冷漠。
但怎么可以用如此恶毒的语言去咒骂一个孩子?
这样的人血馒头,吃着不硌牙吗?
刘学州被父母两次抛弃是真,吃了很多苦也是真的。
不管孩子品性如何,都不能掩盖那一对父母的过错。
刘学州的千字遗书,字字泣血。
出生被抛弃,幼年遭欺凌,长大遭网暴,这些都让他压得喘不过气来,一次又一次将他推至悬崖。
最后,他用最惨烈的方式,结束了生命。
刘学州的家属证实他吃抗抑郁药已有一年多。
在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,他曾在社交平台连发数条字母动态,组合起来是“rebirth”,意为“重生”。
如今看来,更像是他的生命倒计时。
其实,刘学州的悲剧本可以避免。
如果他在找到亲生父母后能够被善待,如果他能从舆论中获取更多善意,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介入,定期给他做心理疏导治疗……
可惜,没有如果。
刘学州的去世,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震动,正是因为,他是太多不被善待的人的缩影。
许多人曾在他账号下留言,说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,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。
然而,刘学州真正让我们心疼的地方就在于:
他并没有一味地负能量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还在用善意回报这个世界,用最后的力气去温暖他人帮助他人。
他在遗书上写到:
希望他的亲人,不要为他的去世而伤心。
他贴心地把网友资助的钱分为两份。
一份给养大他的姥姥姥爷,一份委托舅妈,捐给“石家庄孤儿院”。
“给那些小朋友买一些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。”
自始至终,他一直努力“向阳而生”。
在镜头前,用力微笑。
在三亚的海边,他“临行”前的白T恤上,还写着“欢喜”二字。
在学习中,全力以赴。
他获得的各类奖状和荣誉证书,能铺满一面墙和一张床。
在社会中,勇于承担。
他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,被评为“最美志愿者”。
如果没有那些事,他会在热爱的教师岗位上,
教书育人,发光发热。
“因为自己淋过雨,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。”
一个被痛苦湮没的孩子,唯有奋力挣扎,才能得以片刻喘息。
但是,他太累了。
这一路上,他得到的温暖太少,多的是扭曲的人性。
最后只能和这人间疾苦道别,开始新的旅途。
这不单单是刘学州个人的悲剧,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。
如果说孙海洋让寻亲者“跃跃欲试”。
那么刘学州只会让寻亲者“望而却步”。
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
那些被拐卖的可怜孩子,有了刘学州的“前车之鉴”,还能鼓起勇气寻找亲生父母吗?
而那些苦苦寻找失散孩子的父母们,他们为此埋葬的青春与眼泪,终有一天会有所回报吗?
这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。
只想明确的一点是:
“生而不养”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。
这个世界上,几乎做什么职业、什么身份都需要考试和从业资格证。
但父母是这世上最没有门槛的职业,这是生命赐给每个人的权利,但是,同样也是一种责任。
所以,请你在行使这项权利的同时,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。
“生来即轻,还时亦净。”
这是刘学州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。
令人心碎的同时,足以振聋发聩。
丧尽天良的人贩子,禽兽不如的老师、冷血无情的父母、充满戾气的网暴者……
在这场事件中,他们都是施暴者,都应该得到惩罚。
他们加诸在刘学州身上的痛苦,终有一天会遭到反噬。
“生而为人,请务必善良。”
愿天堂没有遗弃、没有纷争、没有网暴、没有欺骗。
愿你来生一切都好!
再见了,刘学州!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