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岁的余秀华恋爱了,
对象是90后小伙杨槠策。
一个“战斗系”脑瘫女诗人,一段跨越年龄的恋情,
又将掀起怎样的“血雨腥风”?
大家好,我是拂苏。
新年伊始,90后小伙杨槠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,大方公开他与余秀华的恋情。
视频中余秀华穿着白纱裙在荡秋千,脸上露出少女般灿烂的笑容。
而杨槠策则在身后温柔地推着秋千。
视频下方还配了一首诗:
我和她穿越四季,双向奔赴,相聚在这个秋千架下面。
在一年结束之际,感谢所有命运的相遇,感谢所有命运的安排,
一切都是刚刚好,微风不燥,暖阳正好。
画面简单,言语煽情,颇有岁月静好之感。
而90后小伙杨槠策的浪漫,还不止于此。
身为一个“养蜂人”,杨槠策的某音商橱里,全部都是余秀华的诗集。
他和余秀华“志同道合”,都很热爱诗歌。
每次创作好一首诗,杨槠策就会欣喜地@余秀华,与之分享。
平时默默地陪伴在余秀华身边,贴心地帮她确认各项事宜。
……
这一切的一切,像极了爱情的模样。
可惜的是,面对杨槠策的大方示爱,余秀华一改往日高调的言行,始终没有公开回应。
只有前段时间在某音发表的一首情诗:
“我喜欢这个年纪依旧单纯的你和我。”
被网友们认定可能是在暗戳戳地“秀恩爱”。
除此之外,这段恋情更像是男方的单方面官宣。
但无论这段恋情是否属实,还是引发了热议。
渐渐地,舆论逐渐出现了“两极分化”。
一部分网友表示真心祝福,丝毫不纠结杨槠策到底是“真情”还是“假意”,
“她太苦了,哪怕是一场梦,也让她做一场吧~”
而另一部分网友,对这段爱情则抱有不小的恶意。
有人扒出了杨槠策的“黑历史”,认为他别有居心,
还有不少人冷嘲热讽,
甚至恶语相向,
在这些人眼中,杨槠策爱上余秀华,必定是有所图。
“一个其貌不扬的残疾老女人,怎么配得上一个90后的小伙子呢?”
抱有这种想法的网友,不在少数。
究其根源,在于这段爱情的主角是余秀华。
在这些人心中,余秀华是不配谈“感情”和“爱情”的。
哪怕是她对偶像的喜爱,都是一种亵渎。
余秀华曾发微博高调“表白”李健,却遭受到各种嘲讽和辱骂。
说得委婉的,认为她这样表达十分不妥,会打扰到李健。
说得直接的,就是:
你一个脑瘫,不拥有爱情,不配爱李健……
值得注意的是,余秀华既没有发私信骚扰李健,连@李健也很少。
“她只不过是作为一个粉丝,表达对偶像的欣赏而已”
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不配谈“爱”的人,却因为写“x爱”一炮而红。
“其实,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。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,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。”
五年前,一首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》惊醒了沉睡的诗坛,也在社交网络掀起巨浪。
在余秀华之前,从来没有人用如此直率、如此粗鲁的语言来公开”谈x”。
这在“谈x色变”的社会,无疑惹怒了一群“保守派”。
他们骂余秀华是“荡f”。
说她写的诗歌是“荡f”体质,批判她“荡f体”,用“下半身写作”。
在余秀华的身上,“荡f羞辱”似乎被无形地放大了。
只是因为她是一个残疾的、其貌不扬的农村老女人。
余秀华可不是个轻易就会妥协的人。
她的回应简单粗暴:
“我想我就是个“荡f”,你怎么着吧。”
嫌不过瘾,还写了首诗昭告天下:
“来,封我为荡f吧,不然对不起这春风浩荡里的遇见。”
如此不要“脸面”的反击,反而让那些保守派们“哑口无言”,甚至引得一些看客“拍手叫好”。
自此,她的“战斗”属性,被完全激发。
有人攻击她走红之后,抛弃“糟糠之夫”。
她毅然回怼:
“你既然这么关心我前夫,有种就嫁给他,不然就闭上你比p眼还臭的嘴!”
有人用恶毒的语言来羞辱她:
“没人睡你,可悲。”
她用同样恶毒的话回击:
去你妈×的,你有人睡就不可悲吗?
有人说她不配喜欢李健,
她就一边高调宣布给李健写诗,
一边怒怼那些骂她的网友:
“打扰就打扰,你又不是他老婆,自作多情!r你娘。”
那些被骂的网友们气急败坏,攻击余秀华出口成脏,毫无文人气度。
余秀华索性就顺水推舟,将脏话艺术推向全新的高度。
短短几十字层层推进,爆点一浪更比一浪高。
面对外界的攻击,余秀华从来不会做一只“沉默的羔羊”。
反而迸发出十足的“爆发力”。
只要网友对她的质疑和谩骂不停止,她的战斗就不会停歇。
甚至有专门的话题#余秀华键盘侠克星#,再一次证明余秀华“战斗系女诗人”的地位不可撼动。
余秀华惊人的“战斗力”从何而来?
这要从她悲惨的命运说起。
1976年,余秀华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乡村。
因为出生时倒产造成缺氧,她落下了脑瘫的毛病,
口齿不清,走路跌跌撞撞。
身体的缺陷,让余秀华的童年一直活在同伴的嘲笑声中,心中充满了苦闷。
仅有的一点慰藉,就是去上学。
可惜好景不长。
初中毕业后,家里就不打算让她读书了。
生性倔强的余秀华,自己跑去中学校长家,恳求读书,这才如愿升入高中。
但高二那年,余秀华便自己辍学了,把书本都烧掉了。
据说是:
在一次考试中老师嫌弃她字丑,给了很低的分。
辍学在家的余秀华,19岁就被父母张罗婚事。
1995年,从家乡四川一路流落到湖北,比她大十二岁的尹世平入赘,成为上门女婿。
余秀华的父母,对这桩婚事的看法荒唐可笑:
只要对方看得上她就行。
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之下,余秀华“被迫答应“了这门婚事。
结婚后的生活除了一地鸡毛,她还要不断反抗对丈夫日益加深的“厌恶”。
丈夫尹世平对余秀华一直表现地很冷漠。
在尹世平眼中,
“女人就是个猪,只靠你会哄。”
下雨天,余秀华因为疼痛难忍摔倒在地,一旁的丈夫却无动于衷。
就那么笑嘻嘻地瞧着,吝啬到连手都不愿意伸出。
在外打工他常常酗酒,挣了点钱喜欢去风尘场所。
夹缝t欢,还成了他在余秀华面前炫耀的资本。
除了冷漠,尹世平更加冷血。
有一年临近春节,尹世平老板拖欠他800元工资,于是他灵机一动,拉着余秀华去厂门口讨薪。
他撺掇余秀华直接去拦老板的车,因为
“你是残疾人,他不敢撞你”。
余秀华反问,如果真撞过来怎么办?
尹世平丈夫沉默了。
这时余秀华才真正明白:
在丈夫眼中自己就只值这800块,还不如一头猪的价钱。
历经种种之后,余秀华对丈夫彻底失望,甚至拒绝丈夫的一切亲密触碰。
一个屋檐下,二人如同一个旅店的两位旅客,各住各的房间。
丈夫想过夫妻生活,余秀华冷冷地说:
“500块一次”。
面对记者,余秀华毫不避讳地讲出了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话,她说:
“我知道他拿不出这些钱,就是要让他知难而退。”
除了要反抗煎熬的婚姻,她同样要对贫困的经济进行反抗。
老公打工的钱从来不给她,自己想出去打工,没人要。
为了给自己谋求生路,首先她想到的是乞讨。
但当她摇摇晃晃地彷徨在大街上,试图学那些乞丐弯下双腿,她发现:
我跪不下去。
恍惚之间,意识到除了满腔亟需发泄的情绪,她一无所有。
那为什么不尝试着成为诗人?
想法一旦产生,她立刻付诸实践。
她将自己的梦想写成诗,在诗歌中宣泄情感。
丈夫看不惯余秀华写诗,无法理解她的“矫揉造作”。
“他看我老在电脑前写诗不顺眼,我看他在那儿也不顺眼。”
可是余秀华不在乎。
她每天六点起床,八点做完家务活后,就坐在电脑前写诗。
这一坚持,就是五年。
这五年间她广交诗友,不断创作,写作水平突飞猛进。
2014年,机缘巧合之下,她写下了那首轰动全国的诗《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》。
一夜爆红之后,余秀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。
但尹世平不想离婚,对她死缠烂打,甚至还出言威胁:
“如果你敢离,那就搞臭你。”
早已深谙丈夫属性的余秀华,给他打了一通电话:
“你这个月回来离婚,就给你十五万,下个月回来,减为十万。”
果不其然,尹世平很快就去法院签了离婚协议。
至此,这对“相看两厌”的怨偶,终于分道扬镳。
在键盘侠眼中,这是她的“黑料”,
但在她看来,这是自己这辈子做出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。
她曾写道:
“这一辈子,我从来没有什么梦想,也对生活没有指望。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,那就是离婚。
这几年的幸运和荣光,最好的事情就是离婚。”
和丈夫相处了20年。
争吵、谩骂、屈就与绝不低头,构成了这二十年。
她太煎熬了。
无可否认,余秀华是勇敢的。
从反抗疾病、反抗婚姻到反抗贫穷、反抗世俗……她是一个真正的斗士。
但在某种程度上,
她似乎过度沉迷于“战斗”所带来的快感中,无法抽离。
长期处于一种防御的姿态,就会“过犹不及”,或许余秀华正是如此。
面对网友的谩骂,她仗着残疾身体带来的某种“正确”,逐渐失控,越发口无遮拦。
可是,“以恶制恶”从来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。
面对某些网友无差别的攻击与谩骂,可以愤怒、也可以破口大骂,但还是应该有作为公众人物的自觉和底线。
这些描写X器官的下流话,虽然是个性的表达,但毕竟有失体面。
而施暴者显然也会在盛怒下,掀起更加凶猛的骂战。
这种“伤敌一千、自损八百”的做法,明显不够高明。
甚至还会从一个“受害者”的角色,转变成“加害者”。
一个本身带有励志属性的符号,却是低俗骂战的拥簇,别说正面意义了,怕是负面影响还会更多。
所以说,
文明的网络环境,应该是最后的底线。
当别人给你泼尽脏水,你犯不着比他更脏。
“不与傻瓜论短长,不与小人争高下。”
这应该是我们最基础的认知。
是非曲直从来不是谁“声音大”、谁“气势足”就能决定的。
我们能做的,只是无愧于心。
如果我们每个人面对恶意的攻击,都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对抗方式。
那么何谈“清朗”世界呢。
不过值得肯定的是,在饱受生活的苦难后,余秀华依然身残志坚,一次次反抗,无惧热爱。
年轻时她跟一个电台主持人聊得投机,醉酒时忍不住跑去找对方,最后惊动了110;
有一次,爱上一个男作家,跨年夜表白失败后,她难过得哭了一整夜,哭到吐血,胃里翻江倒海。
……
一次次的追逐,一次次的伤筋动骨,或许她也明白:
拖着这样一副躯壳,“爱而不得”显然会成为常态。
但她心底的爱欲从未熄灭,只是她学会了自我防御。
她可以送杨槠策999朵红玫瑰,
却不回应杨槠策的公开“认爱”。
这不是对世俗的妥协,而是一种无比确认的清醒:
“我有一份深情,却把它分成了二十份,它们因为零碎,而让我躲避了孤注一掷的危险。”
你可以嘲笑她的长相,却无法否认她情感的充沛。
爱,是她心灵唯一的残疾,也是毕生无法舍弃的追求。
这看似矛盾的背后,实际上是一个勇敢的女人,解放自我的唯一征程。
世间纷纷扰扰,多少人拥有健全的身躯,却把自己囚禁在世俗规训的人生模板里,唯恐越雷池一步。
最终他们都成了庸常秩序的维护者,将自己丰盛的欲望尽可能掩埋在无人窥探的角落里。
无人打扰,却也无人倾诉。
余秀华的可贵之处在于,经历了命运的不堪和世俗的嘲讽后,依然有腾空而起的能量。
以一种尖锐的姿态,将爱与恨,倾泻而出。
咬牙把这压抑的生活,顶开一个能“呼吸”的口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