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顶流网红自曝饭局私密经历,打脸多少人: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!

十一假期刚过,但似乎还是无法从数不清的饭局中抽身。

昨天深夜,因为工作,刚结束一场让人身心俱疲的酒局,我躺在沙发上刷到了董宇辉的一段视频。

一瞬间,感触良深。

视频源于董宇辉的一场直播,他聊到了朋友话题。

他很坦诚的说:自己从小到大,一直没什么朋友。

周围的人一般觉得他故作深沉、矫情造作、莫名其妙。

他也曾怀疑过自己,没有朋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?

有一次,他的朋友想要“拯救他”,带他去一场饭局认识新的朋友。

但董宇辉却在这场饭局上,选择“不留情面”的中途离开。

因为他发现大家聊的没有一个是基于真正的事实,理性的探讨,而是都在“我觉得”“我喜欢”“我不喜欢”式的主观臆测。

或许席上的人觉得这很正常,但董宇辉觉得这种沟通不是他喜欢的。

他没有否定他们,没有选择“圆滑”的应和,而是选择直接离开。

这种行为,不仅让他没交到新朋友,甚至连老朋友都失去了。

但是董宇辉没有后悔。

在他看来,与其在这种在他看来“无效社交”中浪费大量时间,他更愿意回家看一会书。

他不在意自己朋友太少,不在意别人的评价,更不会要求别人理解自己。

他享受着这不合群的自由。

说实话,看下来,我真的很佩服董宇辉的勇气。

在这个人人被教育要懂得人情世故的时代里,真正敢拒绝无效社交的人太少太少了。

大家似乎都在强逼着自己要“社会化”:

融入各种圈子、学会迎来送往、推拉逢迎……

但是随着耗费在无效社交中的时间越来越多,你会发现社交似乎也成了内耗。

越长大越发现:社交更该做减法。

有时低质量的社交,真不如高质量的独处。

很久之前,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·邓巴曾提出一种理论:

一个人最亲密的圈子只有5个成员,即亲人。接下来是15个好朋友、50个普通朋友、150个重要联系人。

我还记得看到这个理论时,我看着微信中的5000人陷入了沉思。

那天我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翻联系人列表,突然发现这一路我真的丢了好多朋友。

以前无话不谈的亲密好友,现在已经成了微信里的“僵尸粉”。

而耗费着大量时间聊天、置顶、维系的,基本都是工作群和客户。

5000人的列表里,可能有一大半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联系,甚至我都不知道他们是谁。

但不知道怎么删。

因为你也不知道谁会在未来有工作上的往来。

点开朋友圈,里面更是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,真正的好友动态被掩盖了。

这才意识到已经好久没关心他们的近况。

点开他们的朋友圈发现是三天可见,原来大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渐行渐远了……

那时很唏嘘。

随着年纪增长,我们遇到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
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分散到了更多的人身上,努力地和更多的人寒暄客套,维系着看似“良好”的关系。

但后知后觉才发现:

我们不仅搞丢了朋友,更是丢了自己。

那时才突然明白,为什么汪涵要删掉那么多明星朋友了。

人到了一定的层次,就会开始为人生做减法。

以前总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。

但有的时候,有些“朋友”不仅绑架了时间,更是绑架了自己。

例如发朋友圈要想着怎么分组;加上微信要思索着怎么聊天;有些饭局邀请要不要去……

大量的时间,耗费在人际关系的周旋、维系上,但最后发现:

你以为的人脉,可能都是假的。

最值得珍惜的,是和你惺惺相惜的人。

就像董宇辉提到的,他还在西安学校做英语教研主管时,遇到的物理教研主管。

有两个月,两个人下班后在楼下买一只烧鸡,坐在护城河台阶上,吹着夜风,就可以聊上很久很久。

真正的朋友,往往不带任何目的性。

你们的交流是心和心的交流,而不以利相交,以权相交。

就像是一种电光碰火石般的思维碰撞,拥有相似的价值观、类似的脑回路、能懂你的想法,能带给你新的输入、即使有些观点不同,都能理智、有效的沟通。

而真正好的关系,也不需辛苦的维系。

即使只有一只烧鸡,即使只是路边随便找了个长椅,也能撕下所有伪装,无话不谈、舒服自在。

后来才明白:

有的时候,不是你不合群,而是你合错了群。

你以为你格格不入,其实是你没找到那个和你志同道合的人。

多元化的世界,必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、各式各样的圈子。

与其在无效社交中耗费大量的时间,不如把时间放在重要的人身上。

早前,有一张照片刷爆了全网。

那是在一场企业家发展年会的欢迎晚宴上,大家都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的忙着社交。

而曹德旺专注的开吃:

甚至,那些主动凑过来,想对曹德旺敬酒、套近乎的人,都被工作人员一一拦开:

不仅仅是这场饭局,曹德旺曾在很多采访中都直接表明自己不爱社交,一下班就回家,一两个月都不跟别人吃饭。

看起来这一点也不懂“人情世故”。

但这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“自由”。

为什么他能这么任性?

因为他是“玻璃大王”。

他已经不需要去刻意结交其他企业家;不需要去看很多人的脸色;也不需要靠着社交去置换资源。

他大可随心而为,面对别人前来敬酒也有拒绝的底气。

这让我想到了黄渤的一段采访。

他说:“以前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,各种小心机。但现在成名了,身边全是好人,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。”

云淡风轻的几句话,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

你弱的时候,坏人最多。

你弱的时候,选择权越少。

后来才明白:人脉不过是你实力的影子。

不是说你认识多少人,而是多少人认识你。

你必须拥有足够大的价值,才会被人重视。

还记得《时尚芭莎》前主编苏芒吗?

当她手握着时尚资源时,她是众多明星捧在手心上的香饽饽。

她可以在和邓文迪、李冰冰、洪晃、张欣等人去参加一场新书发布会后,毫无顾忌的把洪晃和张欣裁掉。

但是当她离开《时尚芭莎》,在迪奥大秀上,那个被裁掉的人就变成她。

图片[1]-顶流网红自曝饭局私密经历,打脸多少人: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!-七七创业网

这或许才是人间现实。

成功时,你的身边人群环绕;

但失意后,他们也会如鸟兽般散去。

我曾也对鸡汤人脉学深信不疑。

认为只要微信里的人够多、牛人更多,就能证明了我的价值越高。

但创业后才发现,成年人世界里的人脉,核心就是利益交换。

你不值钱的时候,你的人脉一文不值。

所以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,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。

最强大的人脉,最高级的圈子,其实是你自己。

很久之前曾看过一个数据:

据说一个人一生中,会遇见8万多人,但会打招呼的只有1万多。会和3619人熟悉,会和275人亲近。

但最终,只有个别之人会变的特别,大多数的人都会消失在人海。

身边的人来来往往,越来越明白:

人这一生,遇见多少人并不重要,最后能留下来的人才重要。

把讨好别人的时间花在三观相似、志趣相投的朋友身上,有效社交,才能共同进步。

把大量无聊酒局饭局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,做自己喜欢的事,让自己变得更优秀,或许能给你带来更多选择的权利。

很赞同一句话:

合群是尊重别人,人情世故;不合群是尊重自己,人间清醒。

当我们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;当我们回归孤独,开始寻找真正的自我。

你会发现时光会留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人。

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

☉作者介绍:脆皮先生,一枚新晋奶爸,创业公司高管。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,考上985高校硕士,成绩全国前三。工作13个月,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。去过很多城市,也曾在路边练摊。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,持续成长,不断精进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