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见过最无耻的“不孝子”是什么样的?
最近,广东珠海的陈某,完全刷新了我对“不孝子”这个词的认知。
事情还要从2002年说起。
那年,陈某还只是个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13岁孩子。
大概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鼓励,父母将名下一房产33.34%的份额赠与给了他,并且办理了登记。
那时,小陈的父母都期望着这个孩子将来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学业,找一份好工作,结婚成家,过上幸福的生活,等自己老去了,也可以在儿子的关照下好好享受退休生活。
然而,事实却无情地打了这对父母的脸。
时间一晃而过,小陈大学毕业,初出茅庐的他,立刻决定开始创业。
尽管不太支持孩子这个莽撞的决定,可做父母的,又怎么舍得浇灭孩子的理想?
为补贴儿子,此后2年间,小陈的母亲每月都会向儿子转账2000元到30000元不等,尽力帮助他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光。
没曾想,母亲的理解和一片苦心,不仅没有换来儿子的感恩,相反,小陈时常因生活琐事与母亲发生争执,一股脑地把气撒在母亲身上。
一次争吵时,小陈竟然动起了手,将母亲推搡倒地,导致母亲左股骨颈骨折,多次入院治疗。
做儿子的打伤了母亲,即便是再没良心的人,至少也应该给母亲道歉,照顾一下住院的母亲吧?
然而,在母亲住院期间,小陈根本就没有探望过母亲一次!
甚至母亲苦苦哀求他回来看望一下自己,他都选择无视,完全不回复母亲的微信。
看到这里的时候,我真是一股火气直冲天灵盖。
这已经根本不是不孝顺了,这简直就是狼心狗肺!
我以为这已经很过分了,可是小陈接下来的操作,更加让人血涌脑门。
由于公司连年亏损,母亲曾多次劝说小陈结束创业,尽早遣散、安置公司员工。
然而,小陈非但不听劝告, 甚至还咒骂自己的母亲,说她“克夫克子”。
究竟是什么样的脑回路,才能把这样伤人的话毫无愧意地、随意地对母亲骂出来?
不仅如此,他很快删除了母亲微信好友,父亲也被他拉进了黑名单,他从此彻底与父母断绝了联系。
做儿子的能做到这种恶毒的程度,简直可以用“无耻”二字来形容。
而伤透心的小陈父母,最终在百般无奈之下,选择了起诉自己的亲生儿子,要求他返还当初赠与的房产33.34%份额。
在法庭上,儿子还继续狡辩,但法院在最终审理后,宣布支持小陈父母撤销赠与,收回房产份额。
不得不说,这个案子判得实在大快人心。
自从这个事情上了热搜之后,各路网友在留言区纷纷表达对小陈的愤怒:
“你说你母亲克夫克子,怎么没把你克死?”
“真是养了个白眼狼,养块叉烧都比这个儿子强!”
“你怎么不说自己命硬妨父母?”
但最让我深有同感的,还是这样一条评论:
“父母最大的悲哀,就是付出全部,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。在这些孩子看来,父母养活自己是理所当然,甚至还全无半点感恩之心。”
的确,在这件事情里,最悲哀的,就是小陈的父母。
总想把最好的给他,即便不支持他的创业却还是选择帮助,甚至被他亲手送进医院,心里想着的却还是希望他能来看望自己。
他们为孩子无条件付出一生,换来的却是孩子无尽的冷漠和寒心。
在那些孩子看来,父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,就该为他们安排好人生大事,就该为他们提供最优渥的生活条件,一旦父母满足不了自己,就咒骂甚至拳脚相向。
可是他们忘了,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?
这世间最寒心的事情莫过于,年迈的父母为孩子默默奉献一生,走到油尽灯枯的时候,却换来孩子的“冷漠翻脸”和“恩将仇报”。
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养儿育女的意义,自己为孩子牺牲一切,到底值不值得?
忽然想起那个在弥留之际只给自己女儿留下1块钱的吴姓老人。
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:“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一元,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、存款80万,全留给陈女士。”
那位陈女士,并非老人的子女,而是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,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的保姆。
50年的亲情,都没能比得上那三个月的照顾。
在那起事件里,最令人扎心的是,吴老人的女儿居住的地方,距离老人家里仅仅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,可女儿却极少看望他。
在他住院期间,女儿仅仅出现了两次,而且都只留下一些简单问候,便匆匆离去。
老人经常一个人在医院的时候会想起和女儿以前的日子:
他会想起女儿出生时自己欣喜若狂,他会想起女儿半夜发高烧自己带她去医院看病时的焦虑;
会想起自己离婚时候放弃所有财产也要女儿的决定,更想起在婚礼舞台上,自己亲手把女儿托付给另一个陌生人……
老人所有的这些回忆,在冰冷的现实面前,全都变成了不堪一击的尘埃。
女儿从最开始的一周一个电话,再后来就是一个月一个电话,慢慢是半年一个电话、一年一个电话,最后竟然是在弥留之际都很难见到女儿。
从女儿家到自己家,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,而这一小时,对老人来说,实在太遥远,太遥远……
老人唯一庆幸的是,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,女儿给自己找了一个好保姆,他也深深地感叹:养儿育女一辈子,竟然比不上一个三个月的保姆。
为什么要留一块钱给女儿?
其实他也可以不留任何钱。
这一块钱,就是老人心中的一种不值和反击,是一种唏嘘和反省。
所以,许多网友纷纷感叹说:“你女儿的孝心,只值一块钱!”
上海这个老人的无奈和唏嘘,不仅仅是他一个人,在他背后,还有许许多多心如死灰的老人。
还记得那个67岁的老人方波奇吗?
他曾是一名医生,8年前,为了能将女儿送去瑞士留学,他几乎掏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,用尽了毕生的力气。
然而女儿这一去,却再无归期。
有一次,他心肾衰竭,差点要了他的命,可女儿一个电话也没有,全都靠他的朋友帮助他、抢救他,才将他从生死的边缘拉了回来。
整整8年,女儿杳无音信,一个电话,一句问候都没有。
有一次,老人亲自打通女儿的电话,结果还没能聊上一句,女儿就以“打错了”为由,挂断了他的电话。
最后,心如死灰的方波奇老人,没有做过多犹豫,他留下遗嘱,把所有财产留给朋友。
我想起那个元旦夜里,在儿子家门前拼命呼救,却寂寞死去的母亲。
老人85岁,在寒冬的深夜死去,她死去的时候离二儿子、三儿子那两栋房子的大门,仅有一步之遥。
老人一生勤劳,育有4个儿子,她为儿子们结婚生子盖房子付出一生。
然而等到她年岁已高,无处可去的时候,竟无一人愿意给母亲养老送终。
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,在死去的那一天,唯一吃到的东西竟然是一块沙琪玛。
我还想起了安徽那个摔倒在阳台的老人。
他摔倒之后,无法动弹,还是敲了4天4夜的脸盆之后,才引来邻居报警救援。
老人的女儿明明和她同城而居,却从未关心过他的死活。
养儿育女一辈子,却不如手中的一个脸盆!
这是一种无尽的唏嘘,更是一种无尽的凄凉和讽刺。
看完这一桩桩事件,我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
哀莫大于心死!
那些油尽灯枯的老人,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,其实他们要的仅仅是一口热饭,一声关怀,一句问候,可是在自己“再也没有利用价值”的时候,就连这个微弱的愿望,都变得极其艰难,极其艰难……
我无法想象,那个被朋友送到医院的老人,当他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病房的时候,是怎样的孤独?
我无法想象,那个死在孩子家门口,生前的一天只吃了一块沙琪玛的老人,临死之前是多么的绝望?
我更无法想象,那个倒在阳台敲了四天四夜脸盆却始终敲不醒女儿心门的老人,到底经历了何等的心酸?
有人形容过中国子女对父母,一生只有两种状态,就是“在线”和“隐身”。
当他们还需要父母的时候,他们就一直“在线”,拼命在父母面前“闪烁”。
当父母年老,他们不再需要父母的时候,他们就选择“隐身”,父母怎么CAII他们,怎么叫他们,都不会应答。
这不仅仅是一种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,更是一种人性背后的深深无奈和唏嘘。
很多中国孩子并不知道,父母至死都在为儿女考虑,可他们从未感恩半分。
去年,一对84岁湖南老夫妇将不愿赡养自己的三子一女同时告上法庭。
按照法律,那对夫妇明明可以要求子女出2500元每月的赡养费,可他们害怕给子女添麻烦,仅仅只要300元每月。
面对仅仅只要300元一月的父母,那个办案的女法官哽咽了。
李荣浩有首歌叫《爸爸妈妈》,在网易云有20多万条评论,其中最击溃心理防线的高赞留言是:
“那天晚上听我爸说:如果哪天你养不动我了,就往爸的酒里下药,爸一定喝……”
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式父母,即使在生命最后那一刻,他们也在替自己的子女考虑。
“我于昨夜去世,走时心如止水,遗体火化就行,一切从简,不给你们添麻烦…”
虽然他们有儿有女,可他们却在茕茕孑立之中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样。
我们这一代人,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,其实一生中,我们最大的金主,就是我们的父母。
孝顺父母,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德行,而你的德行,就会在冥冥之中给你反馈。
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你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,将来你的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你。
梁继璋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:
亲人是只有一次的缘分,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,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。
下辈子,无论爱与不爱,都不会再见。
那个生你养你的人,并不会一直停在他们最健康、有力的年龄等待着你去回报恩情。
或许你会因为工作和事业忽略他们的衰老,但至少,请别让他们在孤独和悲泣中走完余生。
别让孝心只值一块钱,成为我们亏欠一生的遗憾。
暂无评论内容